早先有篇网络热文《看看华尔街精英的身材,就知道他们为何能控制全球经济了》,用大量图片展示了美国金融高管们如运动员般的强健体魄,即使他们中的有些已经上了年纪。三四年过去了,这样的“尚武”精神终于随着全民健身的热潮在中国金融圈也扎根了。
健身很花钱,但这对金融圈人士而言相对不是问题,因此在锻炼体魄的路上他们往往很愿意付出。但随即又会遭遇新问题:究竟怎样健身,才讲科学不徒劳?因为时间比金钱更宝贵。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想邀请一位属性特别的专业人士来回答。
他的名字叫张于洁,是一名健康咨询的训练师。他大学就读了金融专业,职业生涯起始于金融圈,业余时间也爱好炒股,似乎一切都向着既定的方向发展着。但在工作2年后,他却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辞职,转行,做健身。
是什么促使他做出如此巨大的改变?他说,或许当初是“一时冲动”,但这份事业最终带给他的是身与心的全解放。他离开家乡的商业银行,闯荡过帝都的互联网健身公司,又在魔都的线下场馆白手起家,如今毅然决定运营自己的健身社群。
这种多重跨界的工作经历,赋予他金融+健身的双重身份,促使他思考得比一般健身教头要多得多。对金融圈的健身爱好者而言,他的感悟肯定更能让你感同深受。
Q=红绿LIFE
A=张于洁,健身达人、前商业银行职员
外语院校会计专业毕业,做着健康咨询的训练师,曾参与设计口袋减脂营帮助+人成功减肥。
Q:你大学专业和金融相关,毕业找了对口的工作,当初为何选择离开呢?
A:毕业最初我是在一家商业银行工作,日常做的主要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查看一家企业日常经营状况,再根据这些信息提供他们可能所需的产品。在金融圈工作,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需要社会能力,应酬是难免的,但我个人不太喜欢这些,所以觉得当时的工作不太适合我。
但这段经历还是给了我不少收获的,比如教会了我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去剖析一个产业的表象和内情,这对我日后转行进入健身行业,并且对这个新兴行业做分析还是很有帮助的。
Q:那又是怎么想要转行做健身的?
A:我进入这个行业,也说不上像很多励志故事一样,是所谓“追逐梦想”吧。我从小就比较爱运动,打打球什么的。但毕业工作后,时间很局限,进健身房更多了,因为健身不需要组队,一个人就可以,安排上比较灵活。最初健身只是爱好,但我渐渐发觉自己喜欢也擅长做这个,在小圈子里也有了点名气,就决心辞职加入一家互联网健身公司,这才算正式入行。
Q:那你现在健身事业做得如何了?
A:我在线上和线下健身公司都有过从业经验,现在主要自己运营社群,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训练课程,提供相关的饮食管理。多数客户发现自己身体有疼痛,比如腰痛、膝盖疼等等的办公室疾病,于是找我想寻求治疗和锻炼,而我看到客户有进步也很有成就感。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北京的客户,腰痛了很久以为没法治了。我通过科学手段筛查,为他提供了方案,解决了问题,那感觉非常自豪。不少科学知识来源于我考取的ACE、NASM、FMSLevel1+2、SFMA初级私人教练认证和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但这些证不只给了我理论知识,更多也让我有了一种思考的逻辑。我觉得做健身高手都不会照本宣科,而是会自己调查判断。
BeforevsAfter
Q:听说你刚毕业在银行时,人还是比较瘦弱,和现在体型差距不小?
A:那时候不是瘦,反而我觉得是虚胖。所以那段时间就想好好减个肥,没想到最后把健身变成了工作。
Q:能在工作之余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不是对你的人生影响很大?
A:确实是。当我发现自己的形体有了很大的改变,自信心会随之提升,甚至整个生活方式也起了变化,比如我作息上会要求自己更有规律和计划性。
Q:那当初在银行工作之余,你是如何锻炼自己的呢?作为过来人,能否给广大金融从业者提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健身建议?
A:金融行业压力挺大的,下班后不少人都会选择放松娱乐,可我那时把这些时间都用在健身房了。转行以后,我遇到过不少金融圈的客户,做基金的比较多。他们的需求也和曾经的我一样,虽然挺年轻的,但体型控制一般,想减肥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型。
其实对于比较缺乏运动经验的人来说,我并不建议大家盲目健身,因为如果不掌握科学方法,容易适得其反伤身体。尤其不能随便网上看些帖子,就模仿着练起来,也不管这个看来的方法是不是符合每个人不同的需求。
一定要说普遍性建议的话,金融白领比较适合先接触一些简单的有氧运动。或者退而求其次,单纯地把平时坐车上下班的时间,换成走路或是骑车也能有不错的效果。但在我看来,想要减肥饮食还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只是运动而缺乏相对有效的饮食计划,减肥效果不会太好。
Q:那如果细化一些呢,比如男女分别应该注重哪些部位的锻炼呢?
A:对于金融从业者来说,仪表仪容好,对内对外都能给自己加分,而体型可以说是形象范畴中最能通过努力而提高的部分了。对男性来说,稍宽的肩膀、饱满的手臂以及没有肚腩,达到这三点基本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配上suit就能魅力值爆满。那如何做到呢?基本是以减脂+局部增肌为主。
女性方面,苗条应该是国内审美的主旋律,除外无论身高如何,挺拔的身姿都是加分项。但国内女性缺乏运动的不在少数,身体机能薄弱,所以我建议前期可以做一些基础的稳定性灵活性训练,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运动模式,加强薄弱的肌群,这样才比较容易得到质变。
Q:稳定性灵活性训练一般指的是什么?
A:我们的关节作用不一,有起稳定功能的关节,比如膝关节,也有主要负责灵活的关节,就像踝关节就是灵活关节。而关节的功能是通过肌肉实现的,我们通过训练加强了肌肉,从而就能增强身体机能,也能为更高要求的项目打基础。
举个例子,很多女性都会觉得自己胯宽。但其实并不是真的胯宽,而是因为臀部的稳定性不足,导致容易旋转,所以需要加强臀中肌臀小肌等臀部肌肉的支撑能力。等到整个臀部的力学关系正确了,连腿型都能得到相应修正。
Q:金融人饮食往往不太规律,更别说有饮食计划了。对此,你有没有什么专业建议?
A: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个小的改变,比如替换菜谱中的一两项,就能让身体机能得到比较大的改善。当然饮食并不是让大家就吃沙拉、水煮鸡胸、水煮菜。合理的饮食计划应根据每个人的饮食偏好和健康状况制定,是定制化的食谱。
举个例子,不爱吃红薯的人不能逼着吃红薯,就算红薯营养再怎么好,硬逼也是不合理的。但是大方向还是有的,比如主食换做粗粮,蛋白质以瘦肉类、蛋类、鱼虾为主,再摄入足够的蔬菜。烹饪方法避免高温煎炸,一天的食用油量也控制在15ml左右。
Q:所以你的意思是,健康饮食还是要把口味放在第一位?
A:对呀,一般对于我们来说,不可一日没有吃喝(笑)。如果所谓的饮食计划,因为食物难吃而无法坚持,那它也就失去了意义。我是一直赞成民以食为乐的,因为一旦无法坚持,身体状态很容易反弹,这样一来一去反而伤害更大。
Q:你曾在网上指出过不少业余健身爱好者的误区,比如“光吃水果不吃饭容易减肥”“吃某某药可以快速减肥”等等。其中,你觉得“中招”范围比较大的有哪些?
A:误区的种类真的不少,比如晚饭不吃可以减肥、早上一定要吃饱之类的,但围绕着酵素的种种神奇说法最让我感到无语。
酵素本质其实是一种蛋白质,人吃下后,会和其他蛋白质一样被分解,不太可能再以酵素形式进入我们的肠道,更不可能像商家说的那样,对细胞有催化作用。至于很多酵素产品说能排毒,那只是其中添加了以决明子为原料的泻药成分,但我们的肠道本身并不会产生毒素,所以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无稽之谈。
Q:再来说说健身行业的大图景吧。既然你已经接触过这一行业的多个层面了,那你觉得它的投资前景如何?
A:个人感觉现在健身行业在国内尚未成熟,所有的收购都来自于跨行并购,鲜有同行并购。这就说明了行业本身的产金能力还不足以自我支撑,表面的资本繁荣都只能算外来资本的“掠夺”,而且这与健身从业者本身在技术上的追求关系不大。
健身是一个容错率很高的行业,这就给了人浑水摸鱼的机会,或者说会让专业技术,这项最本质的东西的重要性反而变得很低。不过从长远来看,我还是谨慎地看好现在很火的“互联网+健身”概念,但这光靠所谓的画饼融资。我们缺的是真正懂行业、能落地做好健身产品的人。
Q:“互联网+健身”比起传统模式,从你的专业角度来看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A:带上互联网+的标签后,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产品的效率和规模能几何增长,成本因此大幅下降。特别对于一线城市来说,传统模式的前期投入过高,而健身行业最核心的还是专业技术,资金其实应该花在这些方面,而不是交房租。
另一方面,互联网让我们与客户的沟通更加方便了,不仅“教学”效率得以提高,还能通过线上平台直面广大受众,传播科学健身理念,当然还有用户数据管理等等,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模式不曾拥有的。
张于洁目前已加入见识圈:只说大实话,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