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发挥作用,传统家具行业也正在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因此“智能化”也将与未来的家具行业融为一体,成为家具市场的潮流之一。
智能家具行业伴随着一系列网络高科技行业与家用电器行业的进入,技术体系及行业标准尚未成熟,行业集中度不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更新的重要力量,因此,通过分析高校专利有助于为传统家具向智能家具创新发展及智能家具产业化起到推动作用。
一、智能家具专利
国外对智能家居的研究侧重人机交互方面,根据对用户行为分析进行相应产品功能的设置。例如,Kun-kunDu等开发了一个智能家庭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它利用各种电子模型来实现人与电脑的人性化交互,包括:分析情绪模型、建立情感模型、文字情感辨识、人机交互等。在将来的智能环境中,将会有无处不在的情感交流,比如使用特定的技术,让家具的表面呈现出人类的表情;使用者的舒适度与效率无法很好地处理,因此必须对使用者的工作行为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智能家居下的家具方面,这个鸿沟会更加深刻,而新住宅的目标是在家中增加生产率。当智能产品相比于传统产品所具有的附加价值越高时,消费者就越倾向于采用它。
爱尔兰兰开斯特大学和苏黎世,德国,瑞典和芬兰的高校共同研发了一套“智能家具”。通过“智能沙发”,可以打开电视机,激活电话录音机,还可以识别出沙发上的人,会说欢迎词,还可以按照程序将病人从某个位置叫醒。
美国纽约博物馆的展厅中间,摆放着一张智能办公桌,上面安装着许多芯片和多个网络接口,可以通过触觉来控制特定的物品。德国乌尔姆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开发出一款由先进的导航系统组成的智能轮椅,该系统使用其传感器和激光装置,对周边障碍进行连续的扫描,并使用微型电脑来确定如何穿越人群。
这款轮椅可以在不与人碰撞的情况下,自动通过拥挤的车站大厅。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智能家具起步于年,并在当年专利申请数量就达到了件,此时中国还未颁布专利法,没有专利申请。
从年开始,全球的智能家具专利申请数量开始较快增长,到年,全球智能家具的专利申请数量超过了件,年全球智能家具专利申请已达件。
从中国智能家具专利申请趋势的角度来看,中国智能家具专利申请起步于年,当年专利申请量为3件,均为中国台湾专利。此后中国智能家具专利申请量增速较快,从年开始其年申请量就超过了件,到年智能家具的专利申请达到了件,这占据了全球智能家具专利的一半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年全球智能家具及中国智能家具的专利申请量均出现急速下降的趋势,这与发明专利需要经过18个月的时间才公开有关。
从以上申请趋势可以看出,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占据优势。但是进一步分析得知,我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掌握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专利,而转化实施的数量却很少,没有面向社会需求和企业联合而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拥有的技术积累快速与产业需求结合,是我国充分发挥专利价值的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
二、专利“走出去”
政府可以建立以产业需求为主体的联合平台,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够主动地向产业靠拢。此外,专利服务机构要针对重点技术提供定向的专利服务,主动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找出其研究内容最贴近的企业,让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的和产业密切相关的专利,能够“走出去”并发挥其价值。
通过前二十申请人的国别分布也能看出,日本的智能家具技术较为集中,有相当一部分优势企业存在,如松下、池田物産等。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企业应该在注重创新的基础之上注重专利布局,推动自身企业成为智能家具领域的优势企业。
结合申请人类别可以看出,前20的申请人中,国外的申请人类型均是企业,而中国申请人类型还包括高校,这可以看出中外智能家具在申请人类型分布上的差异,中国的智能家具技术主要掌握在高校,国外的智能家具技术主要掌握在企业手中。
这也说明了我国智能家具技术目前还是以研发为主,虽然专利申请规模较大,但缺乏龙头企业。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在智能家具领域勇于创新,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行业内知识产权联盟,引导行业、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掌握相关核心技术,进而占据市场。
同时,中国的智能家具企业应该注重与高校合作,促进高校智能家具技术的实施,共同推动我国智能家具技术产业化发展。中国申请人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