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新石器时代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多年前的木质生活用具——木雕鱼,是我国最早的木雕艺术品。《韩非子·说林》中说“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战国时已产生立体圆雕工艺,秦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唐宋时期,木雕工艺受绘画艺术的影响,渐由实用工艺升华为艺术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雕艺术丰富了木雕的品种与功能。明清时期,木雕艺术发展到高峰,各流派木雕,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留下了大量的艺术精品,成为雕刻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甘谷,古称冀县,建县于公元前年,为全国县制肇始地,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甘谷有“华夏第一县”之称,自古以来,就以历史悠久、文明深远而享誉陇上。勤劳智慧的甘谷人民,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耕耘幸福的家园,播种绿色的梦幻,也创造了无数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甘谷木雕就是甘谷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小花。
甘谷为古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多佛寺道观,为甘谷木雕的产生和存续提供了重要条件。到了近代,木雕艺术衰落。新成立后,甘谷木雕迎来了两次发展的高峰期,第一次是年到年,艺人们捡起荒废多年的手艺披挂上阵,传承人队伍达50人;第二次是年到年,传承人队伍进一步壮大,达到多人。年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仿古建筑和园林景观兴起,木雕工艺开始进入第三个黄金发展期,传承人队伍壮大到人以上。甘谷民间艺人大胆吸收北方民间建筑木雕、闽粤彩绘木雕、苏浙仿古木雕等艺术精华,兼收并蓄,使得甘谷木雕技艺融南兼北,风格独具。
甘谷木雕一般选用本地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木头,如核桃木、梨木、松木、桦木等。经过选料、刨制、绘图设计、雕刻、反复打磨等数道工序后,再用纱布蘸油泼辣子反复打磨擦试,使器物显得温润而不浮躁,沉稳而不轻浮。甘谷木雕刻工细腻,想象丰富,工艺精巧。木雕传承人采取雕、琢、镂、刻、剔、嵌等手法,刀凿并用,将木雕与砖雕、石雕、脊兽雕刻融为一体,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甘谷木雕分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圆雕又称立雕,可四面观赏;浮雕是把物象组成在较薄的体积上,只能从一面欣赏;而透雕可从正反两面欣赏,既有圆雕特点,又有浮雕风格。主要制作罗汉、佛像及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建筑装饰,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屏风、案几、箱柜等家居用品。题材主要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骏马奔腾、白鹤延年、八仙过海、蟠桃盛会、花卉以及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体现了歌颂盛世、寓意吉祥的主题。
甘谷木雕主题鲜明,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令人赏心悦目,充分展示了木雕工艺的独特魅力。在造型上,大多采用写实手法,大胆夸张,活泼而有生气,巧夺天工,尽善尽美,把实用性与装饰性完美结合,达到了”变形不失真,夸张亦传神“的美妙的艺术境地。走进甘谷,漫步于城乡,无论古宅,还是新第,木质的门窗多有雕饰,檐板也有彩绘或浮雕,庭院内方砖铺地,种植树木花草,院门建有门楼,飞檐斗拱,在大门门额上,都有一幅木雕的立家宣言,大多题写“耕读第”“和为贵”“勤俭传家”等字眼,彰显着甘谷独特的地域文化。家具装饰是甘谷木雕艺术的又一表现领域,用木雕艺术装饰家具,是民间艺人乐此不疲的事。
甘谷木雕是当地民间纯手工艺品中的代表,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表现了地域文化的特征和工艺师精湛的雕刻技艺,在民间手工艺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及经济价值。甘谷木雕,代有传承,当前比较知名的有古冀木雕、天宇木雕、天龙木雕和龙源木雕。甘谷木雕的艺术作品,不仅广见于县内外、省内外,甚至还远出国门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地。
责任编辑:何瀚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