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柳巷是条老巷子,七拐八拐,记者一时找不到16号。走在街头巷尾,记者随机问了三位大妈,听说记者找岁的于爹,她们都热心地给记者指引方向。
于爹家是一个老宅子,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的女儿于明给老人带来了中饭菜,有肉丁毛豆炒豆腐干、炒刀豆、青菜鸡蛋汤,儿子于宏泰也骑着摩托车来看望老人家。“我们姊妹仨,轮流给爸爸送中饭菜。”于明说。
饭是老人自己做的,淘一斤米,用小电饭煲做饭,上面还搁上几块山芋。
于爹住的老平房是公房,算下来,老人家已在这里住了36年。左邻右舍跟老人相处融洽。听到记者来采访,他们纷纷来围观。“值得采访,岁了,是社区的宝贝呢。”
于爹人好,他的几个儿女个个孝顺,为人处世都好,没话说。
老人居住的房子南侧有个庭院,与邻居老崔家隔着一堵墙,墙上特意留了十多个镂空的墙孔。这是邻居与老人沟通的“方便之孔”,邻居常隔着孔洞与老人打招呼,早上老崔家常隔着孔洞递上包子、面饼等小吃。于爹听力不好,有时敲不开门,邻居就用竹竿伸过围墙上的孔洞,老人看到就知道邻居找他。“几十年了,只要老邻居家里有好吃的,煎饼、饺子、汤圆……只要自己家里做,都送一点过来。”于明说。
爱打算盘算账快
于爹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墙上挂着把老算盘,这是老人的最爱。早些年,算盘是他赖以吃饭的家伙,年纪大了,扒拉算盘成了他的生活乐趣之一。
据老人的大儿子于宏泰介绍,父亲20岁出头当会计,67岁从淮阴纺织厂总账会计岗位上退休,“那年代算账都靠算盘,这把算盘,跟了父亲大几十年了。”
算盘挂在老宅墙上,四周的框子早已剥落掉色,算珠却颗颗溜滑发亮。退休了,老爹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就喜欢拨弄算盘珠子玩。
于宏泰拿出算盘让父亲演示,但他不愿意,“我年纪大了,没账。”于爹说。
于明拿出写字本跟老父亲“交谈”,告知记者来采访,还在本子上随机出了几道计算题,有加有减还有乘法,貌似难度不小。
没想到,老人家接过算盘噼里啪啦一阵响,很快给出了答案。记者用手机计算器一复核,分毫不差。“爸爸会计出身,算账最拿手,这辈子没有错过一分钱。”于明说。
于爹耳朵不好,但记忆力很好,谈到多年前的事情,思维清晰,条理分明,如数家珍。家里东西放在哪里,他一清二楚。这里面怕是有算盘的功劳,于明说,“打算盘需要手、眼、脑并用,爸爸经常扒拉算盘,对锻炼大脑起了不小的作用。”
退休后,于爹喜欢读书看报,还养成了剪报的习惯,多年来,他已积累了十几本剪报册,内容涵盖了诗词类、文史类、书法类、棋谱类、饮食健康类、保健养生类等,可算是一套百科全书。
老人家关心外面的世界,爱看电视,通过字幕,看起电视是津津有味,外面发生了哪些大事,身边有了哪些变化,他挺清楚的。有时兴致上来,他还会讲给子女们听。
生活起居有规律
于爹生活很有规律,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多年来,他每天早晨5点按时起床,晚上8点前就寝。一日三餐按时定量,饮食上不讲究,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但不暴饮暴食,不管粗粮细粮,荤菜素菜,样样吃得津津有味,尤其对粗粮情有独钟,玉米、山芋、大麦糁儿等,特别喜欢吃。
于宏泰介绍,每年进入7月份,天气开始燥热时,老人家一大早煮上一锅大麦糁粥,盛上三大碗,三顿每顿一大碗,这样的饮食连续两个月,等到天气稍微转凉,才恢复吃干饭。
多年来,于爹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喝白开水,最近几年开始喝决明子茶。他从不吃营养品。“一天三顿,吃饱就好。粮食最养人。”于爹说。
于爹注重日常的健身运动,每天早晨5点起床,早几年前,早上洗漱完毕,手握两只健身球,出门沿人行道快走一公里。他还练习八段锦,向前弯腰,双手还能碰到脚尖,让晚辈都自愧不如。
老人家一年四季都在家里洗澡,冬天用一只煤炉,烧开一壶水连带蒸汽,挂上浴帐,坐在澡盆里洗。洗完自己穿衣倒水,还把换下的内衣洗净。
下象棋是老人的又一爱好,没事时,经常摆开棋子,研究棋路。过去常和年轻人切磋,现在岁数大了,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弄点象棋残局,琢磨走法。他下棋从不与人计较输赢,图的是动动脑筋。“大脑就像一部机器,常转动不容易生锈”。
于爹喜欢作诗,讲究平仄和诗文的韵律,讲究对仗工整,对每个字都反复推敲。
闲暇,于爹爱好侍弄花草。他还在小院的盆盆罐罐里撒些种,种点韭菜、小青菜。
弟弟妹妹均已年过九十
年,于爹的老伴去世。子女曾想接他一起住,于爹不愿意,执意一个人住在和妻子相伴一生的老屋里。
“每天中午,我们3个轮流送菜过来,陪他走走,说说话。”于明说,“父亲过得简单,我们每天送菜,送什么他吃什么,不挑不拣。”
于爹的晚饭是下午4点,量和午饭差不多,三四个小时后上床休息,之间的这段时间是他的“消化”时间。
于爹爱生吃白萝卜,昨天,邻居送来了一只,他切片后放在盘子里,一片一片嚼着吃。“父亲没什么毛病,食量大,有时吃得比我还多。”于宏泰说。
“儿子、媳妇、姑娘都孝顺。每天都过来,送吃的,帮助打扫卫生,整理家务,陪陪老爹。”邻居姚秀华说,于爹一家人都很好,跟街坊四邻相处融洽。
老伴去世两周年时,于爹作《忆江南》词一首:“偕同路,相伴正绸缪,谁料病从胰腺起,沉疴无药即时休,穷计挽沉舟。东逝水,无复向西流,梦里相逢知不易,他生缘会更难求,脉脉使人愁。”该词情真意切,表达了对老伴的无尽思念。
于爹家族有长寿的基因,他母亲99岁无疾而终,目前他和弟弟妹妹都健在,妹妹99岁,身体不错,除了摔了一跤需要卧床,能吃能喝;在盐城的弟弟95岁了,耳聪目明,手机玩得比年轻人还娴熟,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这样的家庭优质基因让人羡慕。”邻居老崔说。
据介绍,于爹祖籍江都塘头,年日本*子火烧塘头,于家房子被焚毁,于爹母亲带着三个子女来到泰州,从此定居于此。
记者唐春杰通讯员郭彩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