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饮食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joud1ozg [复制链接]

1#

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俞敏洪50年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


  这个当年从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干起,最终将新东方送到美国纽约证交所上了市。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和信念支撑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不断达到新的人生巅峰?近日,在一次教师培训活动上,俞敏洪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大人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命运


  在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中,3次高考是他命运的第一个关键点。


  前两次高考落榜后,俞敏洪想考第三次。这样的想法当时一般的农村家庭可能都不会接受,毕竟,考一次就要花一年,太耽误时间了。没想到,父亲同意了,说咱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大学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现在你自己想学,就再给你一年的时间。不仅如此,母亲还同意他可以不干农活儿,全心全意地复习。


  兴高采烈的俞敏洪跑去找曾和自己一起考过两年的伙伴,伙伴却被自己的母亲拦住了,那位母亲说:考什么考,都考了两年了。我们的命就是农民,好好回家来干活儿,早点娶媳妇给我生孙子。


  时隔30多年,今天,俞敏洪已经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而那个少年时代的伙伴依然待在江苏农村。两个孩子的命运,在早期曾是那样的相似,却因为家长的一句话,从此后,出现分叉,最终越离越远,难以相交。


  回忆起这段往事,俞敏洪对母亲充满崇敬,心怀感念。“一个人的远见,跟文化知识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妇女,自己不认字,但却充满了远见。”这位农村老太太执拗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未来就应该有一个更大的舞台。所以,她一直就对俞敏洪讲一句话,“我们农村人太苦了,你长大以后,就当个先生吧。”在母亲眼中,当老师农忙时不用干活儿,每个月都可以拿着粮票,到国家的粮店去领二十几斤粮食;而农民,面朝*土背朝天,年底粮食还不够吃。所以母亲抱定这个想法:拔掉农根当一个老师,是俞敏洪最好的结局。


  就这样,每年,母亲都要给俞敏洪重复几十遍这句话。“她像念咒语一样的,念念念,最后就把我给念出来了。”尽管现已执掌着一家上市公司,但俞敏洪认为,自己在本质上还是没有挣脱母亲的“咒语”,依然是一名老师。


  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除了母亲,俞敏洪生命中的“贵人”还有一位英语老师。这位老师最令俞敏洪钦佩之处在于,对于学生,即便知道没有希望,他也“能够鼓励你,推动你往前发展”。


  第一年参加高考的时候,俞敏洪在一个由破庙改造成的中学里上学,全班虽有30多个同学,但没有一个人想参加高考,大家都觉得,农村的孩子考也考不上。当时,他们的班主任是位英语老师。这位老师是南京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原来在南京翻译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到农村教书。


  有一天,班主任走进教室,让全班同学都参加高考,同学们都说考不上。这位英语老师当时说了一段话:“我要求全班同学参加高考。我知道一个都考不上,但是我还是要求你们参加高考,因为当你们高考完了,回到农村去干活儿的时候,当你们干得很累的时候,当你们拿着锄头,仰天叹息的时候,当你们看着天上白云飘过的时候,你一定会记得你曾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奋斗过一次,尽管这是一次失败的奋斗。”


  这段话极大地震撼了俞敏洪,以至于30多年后,俞敏洪依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这段话。因为老师讲的这段话,他决定,“第一我要考,第二我要考上,等我考上了,我要让老师知道他的预言是错的。”


  后来,俞敏洪他们这个班还真有不止一个人考上了大学。


  前年,高中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俞敏洪专门开着车,从南京把已经70多岁的班主任老师接到了家乡江阴,跟全班同学见面。考上大学的几个人都向他表示感谢。


  “所以,看到我们的学生流着鼻涕调皮捣蛋的时候,你要相信有可能他二三十年后会成为中国的栋梁之材,因此,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唯有奋斗能改变命运


  俞敏洪一直相信,一个人的命运,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那些成天梦想着撞大运的人,永远只会抱怨。但是他可能从来没想过,别人“撞上了大运”,有可能是因为他身上的某种能力和努力,而不仅仅是运气好。


  “如果总认为别人抓住机会,是因为他有什么社会关系,是因为世道太黑暗,那么我这辈子肯定不可能坐在这里。”俞敏洪以自己的人生经历驳斥了这种论调。


  在北大上学时,他的同学有部长的孩子,有大学教授的女儿,所有人都比他占有的社会资源多。他引以为傲的高考英语成绩也没带给他太长时间的优越感——刚入校,俞敏洪被分到A班,过了一个月,这个典型的哑巴英语学习者就被调到了C班,后来又从C班调到英语听说障碍班。


  但谁也没想到,多年后,这个当时在班里非常不起眼的江阴农村男孩,会比他们都更有出息。“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一个词,奋斗”。


  俞敏洪曾经讲过一个雄鹰和蜗牛的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还有另外一种动物,那就是蜗牛。蜗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从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而且,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掉下来、再爬。但是,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获的成就,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


  而他自己,其实就是那只蜗牛。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他发现所有的机会都是以失败为前提的:考上北大是因为高考考了3年,英语培训厉害是因为连续4年想出国,却拿不到全奖只好给别人辅导课程;办新东方是因为偷偷在外兼课被北大记过处分,“臭名昭着”,只能离开……


  所以,俞敏洪鼓励大家,一定不要放弃“寻找自己的生命和生命可能存在的机会”,但他同时强调,无论何时,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大学期间,尽管是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人之一,但是每次期末考试,俞敏洪都稳居全班倒数几名,加上没有女孩跟他谈恋爱,俞敏洪的大一大二过得很苦闷。大三时,一次严重的肺结核令俞敏洪必须休学静养一年,因祸得福,这个经历让俞敏洪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的心态由此变得积极乐观起来。回到北大后,他不再强迫自己跟同学在成绩上较劲儿,大三、大四就活得很愉快。


  从北大毕业时,俞敏洪讲了一番话,现在还在北京大学流传,成了“北大落后分子最骄傲的语言”:同学们我追赶了你们5年,加上病一年,一直没有赶上大家,但是请同学们不要放弃我。你们5年做到的事情,我做10年,你们1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20年,你们2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40年,如果这辈子实在是赶不上大家,我会保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了80岁以后,把你们一个一个都送走了,我再走。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头顶着各种头衔,身兼着各种职务,但俞敏洪还是最喜欢被人称为“俞老师”。俞老师常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按照俞敏洪的理解,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真就是求真知,真求知;善就是顽强人格,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对众生的宽容。美在于什么?在于内心的喜悦,在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俞敏洪看来,在审美世界徜徉,剥开日常琐碎,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烂掉的皮内是美丽的心。我们应该将这份美感和审美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学生。


  有一次,俞敏洪带着当时9岁的女儿,在海边上,看着月亮从海上升起。9岁的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但是她看着月亮从海中冉冉升起,整整一个小时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俞敏洪跟她说,咱们回去吧,海边有点凉了。她说,不,爸爸,我还想看月亮再进一步升到天空上去。


  “什么感觉?对自然美的感觉,和对美的敬畏的感觉,我们的孩子的心灵就应该有这样的感觉。”但令俞敏洪遗憾的是,现在能够领悟到这些的老师似乎并不多。


  “试问我们有多少老师,曾经带着学生看朝阳东升、夕阳西落,或是晚上欣赏满天繁星,沐浴如水月光?恐怕不多,甚至没有。”俞敏洪担心,没有这些对真善美的追求,孩子们就没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没有了在面对世界上紧张的竞争中,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能力。


  尽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纠错能力,但俞敏洪认为,这个纠错是要有代价的,它可能暂缓一个民族文化的延续,也可能会带来某种社会动荡,有的时候,纠错的代价是一个人付不起的。所以,所有的老师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