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饮食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有了免费的运动健身APP,你还会选择去健 [复制链接]

1#

作为健身从业人士,尤其是健身教练,不知道是否会感受到来自各大健身APP的压力和挑战,相信我们身边会有不少人都有使用各种运动健身类的APP,用来记录自己的基础健康数据、运动情况等,甚至遵循上面的计划进行健身训练。

一、运动健身APP用户突增

根据艾瑞咨询年初发布的《中国运动健身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报告,在整体运动健身人群中,习惯使用运动健身APP的用户占比达到32.2%。

另一条数据是,运动科技型公司领头羊的Keep于年6月在上海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Keep平台注册人数已超过2亿人次,月活跃用户数4千万,日分享数万;也就是说Keep已为2亿用户提供了包括吃、穿、用、练在内的全方位运动解决方案。

面对以上数据,作为传统健身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还感受不到威胁吗?狼真的来了啊。

二、传统的线下健身房真的无用武之地了吗?

仅仅Keep的用户数量就超过2亿人次,难道说我们线下的这些直面客户和健身人群的传统健身房就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吗?

就当我们以为要被动摇根基并且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Keep却从线上走到了线下,于年春天在北京开启首家线下门店Keepland,网络约课、健身团课、智能手环……让这家健身房显得和传统健身房不太一样,科技感十足;但其实也并没有太多不一样,核心也还是在做健身及相关延伸服务。

所以,Keep,拥有超过2亿用户的keep,最终也还是要走下神坛,回归到健身的本质上来——为客户提供靠谱的健身服务和设备设施,总是飘在网络云端,是做不好运动健身的。

三、APP只能是辅助手段,靠谱的运动健身还是要回到现实找教练

我们坚信,再智能全面的健身APP,再便携的穿戴设备,也依然替代不了健身教练所给予你的一对一训练评估和指导;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运动科技的进步,为全民健身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和提升。

那么,运动健身APP在大众的健身活动中到底存在哪些不足呢?

1.对个体的差异性评估不足

APP的智能之处在于采集不同类型的个体形成数据库,合并同类项后,给出相应的运动健身方案;所以当你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健身需求,再通过手环之类的穿戴设备采集你的心率等数据后,程序会自动匹配并推荐你一系列的运动方案,并根据你的时间安排适时提醒,基本扮演了一个初级教练的角色。

但是,我们的个体差异其实并不仅仅体现在身高、体重、心率这几方面,还有血压、体能、运动习惯、运动姿势、饮食习惯等等各方面,甚至同样做一组深蹲个体的感受完全不同;同样的身高体重,但体形完全不同;同样的饮食,吸收的能量却也不同。健身的难点恰恰在于对个体的差异性的把握,而这正是为什么你需要一个好的教练,而不是APP。

2.单向输入模式互动性较差

你通过运动健身APP监控各项训练后,发个朋友圈打个卡,除了证明你练过了,你的心率达到或是没有达到要求的水准,还能怎样呢?你并不能知道你的训练姿势是否准确、你的训练容量是否适宜、还有你的训练计划是否真的契合你的需求。这些需要沟通、需要验证,你需要与之对话,APP做得到吗?

3.关于健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普及较差

当我们拿到一个健身计划,我们其实是有很多“为什么”想要问的,为什么要这样练,为什么要这样吃,为什么要这么间歇?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像你一直在低头负重前行,但却没有抬头看路,往往走错了而不自知。所以,对于健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普及其实很重要,可惜APP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4.锻炼终归还是要落到实处

再好的APP也不能替代你脚踏实地的坚持和运动,锻炼终归还是要落到实处的,无法在APP上模拟进行。你撸过的铁、做过的有氧,在APP上记录的仅仅是数据,但在健身房里、在教练眼里、在自己的心中,那却是坚韧和汗水,不是仅仅数据就能够表达的。

总的说来,无可否认运动健身APP的产生给我们的健身带来诸多益处,希望大众能够用好他们来辅助你的健身训练。本着为自己健康负责的态度,还是希望大众尤其是小白在开始你的健身计划之前,接受一个好教练的正确全面的评估和指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